中国古建筑艺术风格,到了宋代已趋完善,但到明、清时期,在造型艺术上又有了发展和变化。所以在修缮中一定要注意保持原有古建筑风格,不可将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混在一起,尤其是不可在早期建筑的修缮中出现晚期建筑的风格。比如宋氏建筑中的山尖部分常带”垂鱼“,但在清式建筑中却从未见过,所以在清式建筑(或古建筑群)的修缮中如果使用了”垂鱼“,就是犯了画蛇添足的错误。现将青瓦、青砖、作中宋氏与清式建筑在外形上的几处明显的不同之处开列于后,供读者在修缮中参考。
明代以前的古建筑,尤其是宋氏建筑,常做"升起"。所谓升起,即整个正脊为一条曲线,正脊的两端往上翘起。在操作时,应在苫背抹扎肩灰时就将升起抹出。调脊时应拴囊线。
宋代建筑常采用青砖望板的形式,即用青砖代替木望板。采用青砖望板的特点是不易糟朽,但整体性不强。
宋氏悬山建筑的小红山”财神洞“比清式的深,即檩子挑出的尺寸比清式的多,因而它的博脊也就不是一条直线。
宋代以前建筑较多采用青瓦(布瓦)屋顶或琉璃瓦剪边作法。
宋氏悬山建筑的两山博缝板相交处,应做”垂鱼“。
宋氏建筑所用走兽的数目、脊的构件,瓦的形状与清式建筑都有差异。如:宋氏建筑中正脊的两端用”鸱鸺“(鸱吻)尾而不用清式的正吻,檐头用花边瓦而不用滴子瓦。